3月7日,廣西路建集團承辦的北投集團智能建造技術論壇在南寧成功舉辦。本次論壇是2024年北投集團人才科技周分會場之一,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交二航局以及廣西路建集團技術骨干共130余人參加,共享技術前沿信息,碰撞思想火花,為加快智能建造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
本次論壇分為現場參觀和主旨報告會,邀請了智能建造行業的技術大咖圍繞“智能建造技術”主題作主旨報告,總結交流近年來智能建造領域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共同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和亟待攻克的前沿科技問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北投集團智能建造技術論壇 方卿/攝
廣西路建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坤球主持會議 方卿/攝
與會人員聚精會神聽報告 方卿/攝
會前,參會人員通過參觀展覽和觀看視頻的方式,了解廣西路建集團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掌握的前沿智能建造技術。
與會人員通過展板了解廣西路建集團科技創新成果 方卿/攝
與會人員觀看科技成果宣傳片 方卿/攝
近年來,廣西路建集團依托“5高企6中心1基地”科研創新平臺體系,立足重大工程項目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攻克了一項項技術難題,掌握了波形鋼腹板梁橋、部分斜拉橋、鋼管混凝土拱橋等組合結構橋梁智能品質快速綠色建造技術,并在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土地綜合整治等領域探索出了路建經驗,在黑色路面施工領域樹立了領先全國的路建標準。
別劃走
請簽收報告錦囊!
《工程結構智能化技術智能研究進展》
樊健生,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核心信息技術,正與各行業快速融合發展。報告以《工程結構智能化技術研究進展》為題,從數字孿生技術、智能感知識別和模擬仿真分析三方面介紹了工程結構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方向和場景,并結合研究成果和應用案例詳細分享了基于CV+AI的結構感知識別研究和數據+物理驅動的AI模擬仿真的研究成果,通過人工智能融合,可以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的工程結構檢測、監測、模擬、分析、計算。
《橋梁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探索》
田唯,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局技術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工業智能化建造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大勢,報告以《橋梁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研究與探索》為題,提出橋梁工業化智能建造的總體思路和實現路徑,即工業化建造、數字化賦能、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控制。報告還結合了中交二航局在橋梁工業化智能建造上的發展路線和研究成果,詳細介紹了混凝土、鋼筋和現澆構件三大關鍵技術的工業化智能建造實現路徑,通過工業化智能建造達到提升現場作業效率、安全和質量的目的。
《組合結構橋梁關鍵技術》
劉玉擎,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交通運輸部鋼結構橋示范工程咨詢專家。
報告以《組合結構橋梁關鍵技術》為題,從鋼與混的連接方式、焊釘的剪-拉問題和焊釘的計算設計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組合結構橋梁中鋼混連接的關鍵技術,通過精細化計算和精細化設計,解決了鋼混連接難題。報告還分享了廣西路建集團在飛龍大橋建設中的技術創新。
《波形鋼腹板連續剛構橋綠色智能建造技術創新
——飛龍大橋》
李臣光,廣西路建集團二公司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專家,廣西交通運輸廳科技專家。
報告介紹了依托世界最大跨徑1800型波形鋼腹板連續剛構橋——飛龍大橋探索開展的綠色智能建造成果。針對上構施工探索形成的主梁節段“異部法掛籃+雙限位限重智能吊機+智能浮運船”施工方法的創新案例為同類型橋梁首次智能建造探索實踐,顯著提高了施工作業的可靠性、安全性、便捷性和綠色性,為后續水上多跨大跨徑波形鋼腹板梁橋的建造提供有力借鑒。
《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主拱智能化整體提升施工關鍵技術》
黃云,廣西路建集團有限公司一公司總工程師,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專家,廣西建筑業聯合會建設工程質量專家。
報告結合世界最大拱肋整體提升跨徑和噸位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工程實踐,介紹了廣西路建集團科研團隊在該橋建設中實施主拱段“低位拼裝+門式支架整體提升”的施工工藝,開展了包括離合式免拆散同步外模井節接高技術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研究,助力實現施工過程深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及應用前景。
接下來,廣西路建集團將不斷強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出更高水平、更有活力的科研隊伍,開發出更多的科研創新成果,為推動行業技術發展升級,實現智能化減人,智能化提質,智能化保安,智能化護綠,智能化加速,智能化增效,更好地服務建設交通強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壯美廣西貢獻路建力量。